< 高效程序员的45个习惯 > 读书笔记

高效程序员的45个习惯, Venkat Subramaniam


敏捷不是只有“快速”的意思。

所有学习上的成功,只靠两件事:“策略”和“坚持”。

开发软件不是线性、确定的过程。

需求永不停止且永远变化

敏捷意味着可以快速地适应变化

敏捷开发宣言:

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
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
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
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

敏捷工具箱:

Wiki:知识管理
版本控制
单元测试
自动构建

做事,把矛头对准问题的解决办法,而不是人,这是真正有用处的正面效应。

出现错误,不要先去追究是造成了错误,优先考虑“如何解决问题”。

欲速则不达,要投入时间和精力保持代码的整洁、敞亮

跟踪变化,不需要精通所有技术,但需要清楚知道行业的动向,从而规划你的项目和职业生涯

懂得丢弃,在学习一门新技术的时候,要丢去会阻止你前进的旧习惯。毕竟,汽车要比马车强得多。

让客户做决定,开发者、经理或者业务分析师不应该做业务方面的决定。用业务负责人能够理解的语言,向他们详细解释遇到的问题,并让他们做决定。

保持可以发布,保证你的系统随时可以编译、运行、测试并立即部署。

提早集成,频繁集成,代码集成是主要的风险来源。要想规避这个风险,只有提早集成,持续而有规律地进行集成。

提早实现自动化部署,使用部署系统安装你的应用,在不同的机器上用不同的配置文件测试依赖问题。质量保证人员要像测试应用一样测试部署。

使用演示获得频繁反馈,在开发的时候,要保持应用可见(而且客户心中也要了解)。每隔一周或者两周,邀请所有客户,给他们演示最新完成的功能,积极获得他们的反馈。

使用短迭代,增量发布,发布带有最小却可用功能块的产品。

先用它再实现它,使用测试驱动开发(TDD)作为设计工具,它会为你带来更简单更实效的设计。

倾听用户的声音,每一个抱怨的背后都隐藏了一个事实,找出真相,修复真正的问题。

代码要清晰地表达意图,向代码阅读者明确表明你的意图。可读性差的代码一点也不聪明。

用代码沟通,使用细心选择的、有意义的命名。用注释描述代码意图和约束。注释不能替代优秀的代码。

好的注释:

增量式编程,在很短的编辑/构建/测试循环中编写代码,这要比花费长时间仅仅做编写代码的工作好得多。可以创建更加清晰、简单、易于维护的代码。

编写内聚的代码,让类的功能尽量集中,让组件尽量小。要避免创建很大的类或组件,也不要创建无所不包的大杂烩类。

里氏替换原则

Liskov替换原则:任何继承后得到的派生类对象,必须可以替换任何被使用的基类对象,而且使用者不必知道任何差异。换句话说,某段代码如果使用了基类中的方法,就必须能够使用派生类的对象,而且自己不必进行任何修改。

继承是OO建模中被滥用最多的概念之一。记住,继承是一种很“重”的重用方法,一般不轻易使用。

当使用继承时,想想里氏替换原则。思考是否应该使用继承。如果不符合里氏替换原则,还希望重用基类中的代码,可以使用聚合(组合,委托)方式,即在类中包含一个对象,并且该对象是其他类的实例,开发人员将责任委托给所包含的对象来完成。

is-a关系使用继承;has-a或者uses-a关系使用委托。

要多使用委托而不是继承

记录问题解决日志,保留解决方案是修复问题过程的一部分,以后发生相同或类似问题时,就可以很快找到并使用了

问题解决日志:

记得将日志保存为计算机可搜索的模式。

提供有用的错误信息,提供更多易于查找错误细节的方式,发生问题时,要展示出尽量多的支持细节,不过别让用户陷入其中。

定期安排会面时间。使用立会(站着开的会议)可以让团队达成共识。保证会议短小精悍不跑题。

架构师必须写代码。优秀的设计从积极的程序员那里开始演化。积极的编程可以带来深入的理解。不要使用不愿意编程的架构师——不知道系统的真实情况。是无法展开设计的。

实行代码集体所有制。让开发人员轮换完成系统不同领域中不同模块的不同任务。

成为指导者。分享自己的知识很有趣——付出的同时便有收获。还可以激励别人获得更好的成果,而且提升了整个团队的实力。

做代码复查(Code Review)。对于提升代码质量和降低错误率来说,代码复查是无价之宝。如果以正确的方式进行,复查可以产生非常实用而高效的成果。要让不同的开发人员在每个任务完成后复查代码。

代码复查的关注点:

及时通报进展与问题。发布进展状况,新的想法和目前正在关注的主题。不要等着别人来问项目状态如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