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忆外公

今天迎来了最近几个月的第一个双休,原因竟然是北京疫情风险升级了,2020 真的不容易,感恩活着的每一天。

本来今年清明节的时候就想写点东西回忆一下我的外公,结果清明节没放假,就一直拖到了现在。


外公去世

外公是在 2018 年 11 月 24 日去世的,我印象特别深刻,当时我正在坐在从旧金山飞往北京的飞机上,脑海里还回忆着在灯塔国度过的两周里的种种见闻。

飞机落地,关掉飞行模式,收到父亲的一条短信,还有一堆母亲的未接来电提示,得知了外公在我返程的途中已经去世的消息。

现在回顾一下,我当时的反应真的是出乎意料的平静,好像就是简简单单的“哦,这样啊,知道了”,因为外公的心脏一直不太好,当时也已经住院了好几个月,家里人也早有预期。

和经理请了假,买了第二天早上回老家的高铁票,我先回到了出租屋,准备好好睡一觉。

我自认为是个较理智、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人,曾经也想过很多次在面对亲人生离死别时的场景,我坚信自己一定不会哭,至少那天晚上,我是这么想的。

但是我错了。

到了外公家里,在看到遗像和外公遗体的那一刻,我整个人险些崩溃,双腿一软,泪水夺眶而出。舅妈的一句话更是让我心如刀绞,“你外公最后一刻都在等你回来!”

命运就是这么会嘲弄人,我在美国特地买了很多保护心脏的保健品,想着好不容易工作赚钱了,一定要好好尽一尽孝心,没想到一个多月前在医院的探视就成了和外公的最后一次交谈。

在外公的葬礼上,我反而没怎么哭,倒是我父亲之后的一句话让我差点落泪:“其实我们都知道,你外公心里最惦记的人是你。”

脑海里回顾了一下从小到大和外公相处的点点滴滴,外公在我的成长过程中,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。


点滴回忆

小时候上幼儿园,由于父母工作忙,而且我上的幼儿园距离外公外婆家只隔了一条马路,于是我就直接住在了外公家里,周末回自己家住。

外公非常疼我,有点溺爱的那种,每天幼儿园上学、下学的路上都会给我买各种零食、小玩具,印象中唯一一次对我生气是因为我有天要买的玩具太多了。

小学的时候,由于我上的小学离自己家比较近,于是就回到了自己家住。这样和外公外婆见面的次数就少了,我记得我当时是很不舍得的,小孩子就是那么单纯,谁对我好,我就喜欢谁。

那时候每周末会去外公家里吃饭,外公说觉得不能每天照顾我,很过意不去,于是对我童年物质、精神生活影响最大的一个东西出现了 —— 零花钱。是的,从我小时候,一直到上大学、读研究生,外公外婆在我的物质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。

那时候外公外婆每周会给我 10 块钱的零花钱,而且不会告诉我父母。现在的孩子可能想象不到这 10 块钱的价值,我举一个例子吧,当时我去街机厅,1 块钱可以换 10 个游戏币!为啥用游戏币举例呢,因为一开始这些钱大部分都被我拿去街机厅打游戏了…

后来这事被我妈发现了,于是开始存起来,但这些钱我还是可以花的。只是不能再用来打游戏了…

这些钱被我拿来买了各种杂志、漫画、磁带、CD等,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,后来有了掌机,这些钱也被用来买新的游戏卡。

外公外婆给我零花钱的习惯一直持续到我上研究生。上研究生时有一年和父母闹矛盾断绝来往,没向他们要钱,靠着导师给的工资和之前攒下的零花钱,才顺利度过那段难熬的时光。

说完了物质方面的支持,再来谈一谈精神方面的影响。

在我眼里,外公是一个真正的“终身学习者”,至少在我老家那边接触过的老人里,他是少有的一直都保持着持续学习态度的人。

虽然外公没什么学历,但他非常喜欢看书、看报,订阅了各种新闻杂志、期刊,每天吃饭时一定要看电视新闻,甚至为了看新闻经常不和我们一起吃饭。他最喜欢看的是 CCTV4,谈台海两岸局势、谈中美关系、谈国家发展。虽然他的很多看法和认知可能不全面,但是他这种求知态度是让我十分敬佩的。

最让我吃惊的是,他知道我大学选择了数学系,不像我很多亲戚一开始持比较否定的态度,比如说“学数学有什么用,以后当老师?” 而是鼓励我,说数学对搞科研很有帮助,还知道大学数学里的三大方向:分析、几何、代数,甚至还能和我聊几句微积分!这和他平时广泛的阅读、不断地获取新讯息、新知识是分不开的。

我研究生读了软件工程专业,他又会和我聊互联网,聊人工智能,虽然他也不知道这些名词的具体含义,但每次他都会问我很多问题,我也尝试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给他听。

我参加工作后,从事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,他又开始关心无人车的问题,会询问我自动驾驶是怎么一回事,要用到哪些技术,什么时候能实现等等。在很多老家的人质疑自动驾驶有什么用的时候,他一直鼓励我,说这一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,只有科技发展才能真正推动社会进步。

虽然很多人会觉得我外公属于闲着没事干,老了还关心那么多干什么,但我却获得了很大的启发。这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,新老交替是自然规律,但身体的衰老并不意味着思想、精神的老化,人只有不断学习,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,才有可能更好地认知这个世界。

有人可能会问,为什么要更好地认知这个世界,我老了就想老老实实、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不行吗?当然可以,这是个人选择问题,没什么好争论的,知识、信息就在那里,学不学、了不了解完全是自己的事情。有些事情靠别人说教是很难明白的,只有自己经历过、体会过才能认识到。我现在的看法是,更好地认知世界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爽,过得爽了然后去做更多对这个社会有意义的事情。


老来“糊涂”

外公的性格有些固执,为此也和家里人闹过不少矛盾,不过之前都是一些小事,但他老年晚期也犯了一个我们看起来非常可笑的“老糊涂”。

外公有段时间看了央视播出的一档鉴宝的节目,对古董产生了兴趣,正好那段时间我老家的地摊上有人卖假古董,文化程度不高、对这一块没什么判断力的外公就上了当,开始购买这些所谓的“古董”。

光买也没什么,收藏玩玩还好,但外公坚持自己在地摊上拣来的都是价值连城的“真品”,要拿去卖钱,为此还专门去北京找专家做了鉴定,结论可想而知。后来他不死心,又缠着家里人要去香港找拍卖行… 那自然是不能任着他的性子来了。

外公知道了“淘宝”这种网购平台,就来找我让我把他的东西拿到网上去卖,我很无奈,只能解释说开网店有限制,不是所有人都能开的。

外公很郁闷,我们也很无奈,直到去世之前他也一直在纠结这件事情。看起来他的行为很可笑,但有一次他的一句话让我差点又哭了出来,他和我说:“我知道现在大城市房价高,我老了赚不了什么钱了,但等我把这些东西卖了,就可以给你在大城市买一套房子了。”老人家荒诞可笑的行为背后,藏着的其实是一份对于子孙后代的疼爱。


对亲情的思考

过去我经常会去思考“亲情”的意义究竟是什么?经历过外公的去世,我觉得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进了一步。

很多老一辈人笃信“血缘”、“宗族”,认为传宗接代是天经地义,认为子女就是要作为父母生命的延续,认为你能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已经要感谢父母了,怎么还能够质疑“亲情”?他们认为提出质疑就已经是大逆不道了。

但从我自身的经历,包括这些年来遇到的一些人的经历来看,所谓亲情,真的不单单是靠着“血缘关系”就能够维系的。

小时候感受到的亲情,就是单纯的家里人对我好,我能吃好、睡好、玩好,我很开心,我也喜欢家里人。

随着成长,家人之间难免会有摩擦、冲突,可能在一些大的问题上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。人在根本上都是自私的,这一点我一直都不怀疑。在我看来,亲情,就是用来化解这些冲突矛盾,从而让一家人能够更好地生活的东西。

从血缘关系和传宗接代的角度来说,我是外公的外孙,有俗语说“家孙烧纸,外孙一指”,但我们家里人都没有这种感觉,甚至我父亲都说外公和我更“亲”。

亲情不是血缘关系的附属,是靠着日积月累的相处与点点滴滴的陪伴而建立起来的;亲情不是无私的付出,也不是一味的索取,而是家人之间的彼此信任与依赖。老一辈人希望下一代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,正是亲情的一种体现。亲情也绝对不应该成为老一辈人限制子女的枷锁,而应该作为一种精神上的传承与寄托。

我不迷信鬼神,不想说什么“祭奠外公在天之灵”之类的话,但我在他身上学到的很多我认为很有价值的东西,我会尽我所能把它们一直传承下去。

逝者已矣,生者如斯。谨以此文纪念外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