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b Dylan 艺术大展 @ 北京

202008_bob_dylan_beijing.jpg

今年早些时候在微信朋友圈看到 Bob Dylan 艺术大展要来北京的消息,当时就买了一张早鸟票,后来因为北京新发地疫情,展期推迟,上周赶在票过期之前去看了展。期间参加了 B 站的一个 Bob Dylan 专题抽奖,又中了一张票,就约了个小伙伴一起去看。

这个展览在朝阳区的今日美术馆,挺有文艺范儿的。中午在近处的一个“白房子火车餐厅”吃了午餐,这个餐厅外形是个绿皮火车(让我想到了杭州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那个火车头咖啡厅),主要是吃西餐和墨西哥菜,很喜欢“芝士鸡肉薄饼”,顺便尝试了下无酒精的 Mojito。

下午去了今日美术馆看展,人不多,展览的内容主要是 Bob Dylan 的一些画作,还有一些循环播放的短片。老实说我看不出来这些画的好坏,到底是因为这些画本身画得好呢,还是因为它们是 Bob Dylan 画得所以才好呢,我也答不上来。我喜欢 Bob Dylan,主要还是喜欢他的音乐作品。

Bob Dylan 的生平就不介绍了,直接看 B 站的专题介绍 就好。值得一提的是,大部分人了解 Bob Dylan 可能是看了 2016 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,一个歌手获得诺贝尔奖,这事乍一听挺奇怪的,可是如果你仔细看过 Bob Dylan 的歌词,去了解过他创作这些歌的背景,也就觉得挺正常的了。

我为什么喜欢 Bob Dylan 呢?其实也是先听了很多他的音乐作品,觉得好听,然后对歌手产生了兴趣,进而再去了解他这个人的经历。

“好听”是个很主观的事情,艺术审美也是带有强烈主观感情色彩的,一些事情可能就是基因决定的,挺玄的,你没法解释清楚。有些人听重金属听到的是一堆噪音,有些人却能够听出对现实的愤懑与不满;有些人听 Bob Dylan 听到的是公鸭嗓,有些人却能从他的音乐中听出对人生的感悟。

我的态度是,你觉得他的歌好听,那就是好听,而不是因为他是 Bob Dylan,不是因为他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,不是因为他是什么“艺术大师”。

我听 Bob Dylan 的第一首歌是 <knocking on heaven's door> ,而且还不是他本人唱的,是来自 Avril Lavigne 的翻唱。那是初中的时候,从一个哥们那里借来了一张 Avril 的 CD ,里面有这首歌。当时有个习惯,就是听歌时一定要拿着附带的歌词小册子对照着来听,对于英文歌,顺便可以练习英语听力和阅读。旋律好是第一位的,然后才是歌词。我小时候一直有一个疑问:为什么大部分的流行歌曲总是在唱一些男女之间情情爱爱的事情呢,明明世界上有那么多值得记录和歌唱的事情啊。所以当我听到 <knocking on heaven's door> 优美的旋律,再看了它的歌词后,我认为这是一首很特别的歌。

不过真正让我对 Bob Dylan 产生兴趣的还是 <Like a Rolling Stone> 这首歌。听歌这事,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能引起“共鸣”,一首歌的内容一旦与自己的经历、感悟发生了联系,那就很难忘了。所以每次当我听到 “How does it feel?” 的时候,我脑海里总是能立马浮现出曾经经历过的一些事情,那些画面就像放电影一样慢慢地在眼前闪过,那些曾经不成熟的想法和行为,那些快乐的、痛苦的、遗憾的回忆都会涌上心头,提醒着我“这就是你的人生,继续前进就好”。

关于音乐,关于摇滚,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是“摇滚乐一点也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自己”。对于 Bob Dylan 也是一样,他是谁对我来说一点也不重要,我从他的歌中听出了我自己的东西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